守护海洋家园 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 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
央视网消息:根据生态环境部最新发布的《2022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2022年,全国国控点位海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7.4%,我国海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纳入监测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中,连续两年消除了“不健康”状态。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 张志锋: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各个指标连续几年处于稳定向好态势。
为了更好保护海洋生态,我国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全面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全国设立海洋自然保护地145个,涉及面积791万公顷。滨海湿地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海岸带生态安全屏障得到进一步巩固。
(资料图片)
海南陵水: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 守护海洋家园
各地也在积极行动,保护海洋生态。这两天,在海南陵水分界洲岛,一场特殊的水下“植树造林”正在进行。海洋专家和岛上工作人员潜入海底,将折断的珊瑚枝条绑缚在海底的保育苗圃,进行救助移植。同时,可以看到,在不远处的其他苗圃上,之前移植的珊瑚长势良好,不时有鱼群穿梭其中。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副研究员 李元超:除了野外的修复,我们还在室内开展了人工繁育。
通过科学、细致的保护修复,分界洲岛海域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
用镜头呈现海洋之美 传递环保理念
这两天,海南三亚的蜈支洲岛举办水下摄影公开赛。来自各地的水下摄影师、爱好者们在蜈支洲岛海域多次下潜,探索海底的迷人风光,追踪海底的可爱生物,用微距镜头展现海洋生态环境。各式各样的作品不仅呈现出了海底秘境的美丽,同时也将保护环境的理念传递到大家心中。
海南省三亚市蜈支洲岛工作人员 冯超:通过这些作品,能够让全国观众感受到海底生态的丰富斑斓,以及我们要关注海洋生态保育。
福建东山:海下“清道夫” 守护美丽海湾
而在福建漳州市东山县,从2020年起,海洋保育组织常年在东山海域打捞海底垃圾,担当起海下“清道夫”的职责。每到周末下午的退潮时间,在能见度较好的情况下,志愿者欧汉超就会和他的伙伴们来到海边,潜入六七米深的海底打捞海底垃圾。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海洋保育协会志愿者 欧汉超:以前,我们在海底经常会遇到很大的渔网,我们叫它幽灵网。现在海里基本上没有很大的渔网了,每次下去打捞上来的垃圾越来越少。
原标题:守护海洋家园 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 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
值班主任:李欢
责任编辑: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