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闻】当代年轻人在举行一种很新的婚礼
“欢迎各位共同见证我俩的重要时刻”
最近在重庆
这样一场婚礼火了
(资料图)
舞台搭建花了不到200元
新娘自己主持婚礼
新娘表示
“剩下的钱花在自己身上更值”
网友纷纷评论
“你们在办一场很新的婚礼”
“该省省该花花,自己开心满意就好”
2023年4月8日,内蒙古包头市6对新人举办集体婚礼。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石佳/摄
免去“万里挑一”(10001元)的彩礼;骑行山地车带着新娘子“低碳出嫁”;在草坪上办一场自己主持的婚礼……这是记者最近在一些地方采访乡村青年婚恋话题时的见闻,从中看到,乡村振兴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兴业,而这些返乡的青年人也为乡村带来移风易俗新风尚。走访中,记者也发现一些现象——个别地区仍存在高彩礼现象,“闪婚”“闪离”困扰部分年轻人。
房子、车子、彩礼
乡村爱情中的传统难题
作为一名婚恋问题研究学者,马浩宇见证了弟弟、弟妹从相亲到结婚的过程。
马浩宇来自安徽一个农村家庭。2020年1月,弟弟和弟妹在双方父母的安排下见了面。其后是“相家”,即女方第一次正式拜访男方父母,也是女方亲戚到男方家的一次考察,这是双方亲戚对最终能否成婚的重要考量依据。因而,一场宴席少不了,一个大红包少不了。
房子是双方家庭讨论的重点。马浩宇家当时因拆迁,安置房还没有确切消息。双方商讨的结果是男方在县城南部购买一处在建小区的房子当新房。
2021年年初,按照当地“下礼”习俗,男方准备了6种饮品各6箱、半只猪、一麻袋白糖、一麻袋红糖、6万元现金红包以及烟花爆竹。“下礼”过后进入“彩礼”环节,这也是在婚姻支付成本中占比最高的部分。除了16万元的现金红包之外,男方准备了10种礼品各10件、烟酒、一只羊、烟花爆竹等,于婚前4天送至女方家。这个阶段,男女双方的结婚意愿已经确定。
接下来,婚前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男方携女方及其女性长辈购置“三金”或“五金”。
2021年年末,双方举办了婚礼。此时马浩宇家的拆迁安置房已分配下来,弟弟得到一套,而在城南购买的新房并未使用,却给弟弟增添了一笔贷款。
马浩宇发现,弟弟从相亲到结婚,人情支出中的礼品和礼金是巨大的“面子工程”。男方购置的礼品规格远超出一般家庭。
马浩宇的家乡有一句老话:“越往西,礼越重”。从县城往西,对礼品和礼金的要求呈递增之势。
其实,他家的这本“结婚账”,在农村地区并非个例。
他所在的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曾针对全国21个省(区、市)开展农村婚恋问题调研。课题组在其他地区调研了解到,一些农村青年中学毕业后,倘若不继续升学,就一边打工一边趁逢年过节回老家相亲。由于男方打工收入一般,女方通常在结婚时提出高彩礼等要求。课题组在调研时发现,中部某省不少农村,近两年提出50万元彩礼并不鲜见。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卢丛丛发现,在老家豫南农村婚姻成本从10年前开始明显增高,现金彩礼、三金首饰、城市商品房是女方要求的基本项。近几年,婚前最低要求是当地县城商品房首付,现金彩礼一般是10万元左右,“三金”约3万元,还有订婚花费(约两万元)、结婚酒席开支(约5万元)等其他开支。
“在传统婚恋观影响下,父母将孩子的人生大事看作自己的首要责任。在这种温情脉脉的代际亲情下,房子、车子、彩礼成为乡村爱情中躲不开的三座大山。”卢丛丛分析说。
自行车当婚车“低碳出嫁”
“为爱减负”成为青年婚礼新风尚
今年5月4日,28岁的吴伟迎来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和相识、相恋4年的女友万丽清结婚。这是一次“特殊”的婚礼,小两口作出简化结婚仪式的决定——免去当地“万里挑一”(10001元)的彩礼习俗;从原本计划在大饭店摆35桌婚宴,改为在村内菜馆邀请10桌当地的亲朋好友;“婚宴”饭菜以家常菜、健康饮食为主,争取“光盘行动”……
让吴伟欣慰的是,自己简办婚礼的想法得到朋友和同事的支持认可,大伙儿都觉得这是一种新风尚。
在家乡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晓星村,吴伟经常看到社区楼栋和小区电子屏上播放拒绝高额彩礼、提倡婚事简办等主题宣传内容。作为村里团员志愿者,他定期上门向村民宣传婚事简办的新观念。
作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合肥包河区在全区500多个居民小区常态化开展“新婚喜事庆贺到家”活动,自觉抵制铺张浪费、随礼攀比;在婚姻登记大厅打造符合年轻人审美的婚俗文化墙,设立幸福殿堂、婚姻家庭辅导室等功能区,打造集简约仪式、情感辅导等功能于一体的婚姻服务驿站。
近年来,我国广泛开展婚俗改革,持续推动“为爱减负”。在乡村振兴中,一大批返乡青年成为倡导“婚事新办、简办”新风尚的主力军。
2019年10月7日,甘肃省庆阳市一对新人在婚礼现场展示才艺表演。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焦敏龙/摄
2019年10月7日,甘肃庆阳一对新人选择“低碳出行”式婚礼。受访者供图
骑行山地车带着新娘子“低碳出嫁”,和朋友们发挥爵士鼓、演唱等才艺,来一场即兴演出……90后胡文鑫(化名)和妻子刘敏(化名)的田园风婚礼曾被上传至短视频平台,收获一大波好评。
胡文鑫和刘敏都在北京工作,回老家办婚礼前,就商量着改变一些仪式习俗。他们对自己婚礼的安排是“不请吹鼓手‘热闹热闹’、不安排车队上门娶亲,婚礼现场不展示陪嫁物品,酒席上的菜品和烟酒饮料都选择经济实惠的……”
起初,胡文鑫的父亲持反对意见,刘敏母亲也认为这样不妥。胡文鑫向父母解释,刘敏是位崇尚环保的女孩,这些想法是他们两人达成的共识。刘敏宽慰父母说,习俗仪式是喜庆祝兴的,只要大家开心就是最好的安排。
婚礼当天,胡文鑫和刘敏把借来的100多把椅子摆放在宾馆的草坪上,二人互相配合主持仪式,向来宾分享他们相识相知相爱的故事,收获了亲友们的祝福,婚礼氛围令人难忘。
推动移风易俗,正在形成合力。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新建的富民一老一幼关爱服务中心食堂成为新人办婚宴、招待宾客的新去处。
村两委牵头成立红白理事会,提倡婚事新办简办。“彩礼宜控制在4万元以内、婚嫁不搞豪华车队,婚礼车队不超过6辆、不在道路两旁乱贴红纸,提倡悬挂中国结等可重复使用的纪念品”等成为新风尚。
来自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民政局的数据显示,当地的离婚率近年来趋于下降。古浪县民政局副局长俞元芹分析说,这与民法典中“离婚冷静期”的实施有一定关系,也与近年来新乡村青年婚俗观的改变有关系。
青年婚恋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提出,切实服务青年婚恋交友。支持开展健康的青年交友交流活动,重点做好大龄未婚青年等群体的婚姻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为青年婚恋交友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和适合青年特点的便利条件。以此帮助青年树立正确婚恋观、家庭观,使得青年婚恋观念更加文明、健康、理性。
2023年4月9日,内蒙古包头市单身青年男女交友联谊,制作永生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石佳/摄
近期,共青团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委与固原市消防救援支队开展青年交友联谊活动,这是第3年举办类似活动。
这支消防救援队伍中的很多人来自农村家庭。固原市消防救援支队政治部主任刘军介绍,支队积极推动婚俗改革,举办青年消防指战员集体婚礼,让年轻人对婚俗新风有了更深的认同感。
刘军说,希望通过这样的办法,更精准实际地解决单身青年消防指战员的婚恋交友问题。追求新风尚的过程中,很多农村青年的婚恋观念也在悄然改变。
毛华磊在贵州毕节市纳雍县农村长大。大学毕业后,他来到福建省屏南县前汾溪村的乡野艺校,从事美学教育相关工作。毛华磊被家里长辈催婚,他看到过不少同龄小伙伴,可能初中或高中没读完就辍学结婚了,通常是两个不成熟的人被“凑到一块”,生下孩子后,夫妻俩把孩子丢给农村的父母后外出打工。
毛华磊对婚姻的态度更稳重,他不想草率结婚,认为这是不成熟、不负责任的表现。他很欣赏思想独立、拥有自己热爱事业的女性。“年轻人都向往爱情。如果真碰到心仪的女生,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去争取幸福。”
青年婚恋问题是小家的事,更是国家大事。《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把青年婚恋列为青年发展的重要领域。各级共青团组织更把解决婚恋中年轻人的急难愁盼当成重中之重。
婚恋观念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我们呼唤卸下爱的负担,让婚俗改革的新风吹遍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