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造福民生 成果转化“凤还巢” 科技成果转化“武汉理工模式”成效突显
“解决这一技术瓶颈后,我们的即时3D打印外固定系统就能造福更多患者。”武汉必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加涛说。
“公司在外省早已盈利,但搬回武汉,能解决我们的研发和人才引进问题。”国辉(武汉)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创始人冷光辉说。
5月16日,武汉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对接会在武汉理工大科技园举行,该校与武汉必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3家企业进行了“揭榜挂帅”项目签约,陶瓷储热材料及储能系统等入驻武汉理工大科技园的3个产业化项目和获得该校2023年学科交叉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项目支持的5个项目进行了路演,投融资机构代表对路演项目进行了点评和交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0分钟为患者量身打印固定支具
拿着手持式3D扫描仪对着手腕进行扫描,20秒内手腕模型就能在电脑上自动绘制出来;模型数据经过系统智能化处理设计、切片,最快10分钟手腕的外固定支具就能用3D打印机打出来。这是必盈生物的“即时3D打印外固定系统”,也是全球领先的符合临床操作规范要求的3D即时打印系统。
传统情况下,外伤骨折患者需要打石膏固定相关部位。但打石膏效率低、不精准,且患者不便于拆洗。于是,“3D打印外固定架”技术开始广泛推广应用。
患者骨关节受伤后,最好在2小时内实现固定,避免二次受伤。普通的3D打印机设计和打印的时间加起来要5-7小时以上。同时,取模、设计、制作过程繁琐,医生大多不具备相关专业的软件和机器操作知识,不容易学,也没时间。为解决这一难题,5年前,必盈生物初创不久,就联合武汉理工大学成立了医学3D打印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多年自主研发,“即时3D打印外固定系统”面世。
“不断创新、更新迭代,才能满足临床需求,造福更多患者。”黄加涛介绍,此次“揭榜挂帅”项目签约“人工智能即时3D打印外固定支具系统”将解决设计自动化、适应临床的即时打印效率和节省材料耗费等关键技术,实现自动化设计与轨迹生成使能工具、多轴无支撑螺旋挤出即时3d打印工艺和打印装备。“例如男性患者有喉结,此前打印全颈托时,喉结难以贴合,现在这一难题将得到解决。”黄加涛说。
此次签约的还有“基于AI深度学习的超声相控阵智能检测与评价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面向地方特色文化的数字内容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理工学子将企业“搬回”武汉
“我对武汉有深厚的感情,武汉的科技、教育、人才、研发优势也能让公司快速发展。”冷光辉本硕博皆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是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后,2017年回国创业,并迅速实现盈利。国辉(武汉)智慧能源有限公司由他和武汉理工大学吴建峰团队于2022年创立。冷光辉介绍,公司以源网荷储综合能源技术集成为核心,是涉及储热技术、蓄冷技术、电化学储能技术、氢能及氨氢融合技术、能源管理技术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相关业务的高科技企业。
武汉新赛尔科技有限公司半导体热电材料和芯片国产化项目,览易(武汉)智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的助力企业智能化转型项目进行路演。
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吴超仲介绍,2022年学校与武汉市达成科技合作项目472个,合同金额4.17亿元;转化科技成果155项,合同金额1.2亿元。其中: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达成科技合作项目12个,转化科技成果20余项,标志着学校与武汉市科技局和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政产学研合作的新高度,彰显了武汉市推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的新成效。学校正在以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以“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大转化”为导向,奋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调学校将加强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融合,深度融入武汉市和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体系,让学校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服务武汉市高质量发展。
武汉市科技局副局长王亮伟表示,武汉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有优势、有影响,学校高质量科技成果培育形成了一批大企业,项目显示度高,转化效果好;将按照“新、真、实”的要求,组织落实好相关签约项目;武汉市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城市,希望各方携手努力,为武汉市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通讯员 詹萍武 谢小琴)